Search

時代在進步,飲食也跟著改變。很久以前曾聽過有一句質疑:「鳳梨酥裡面怎麼沒有鳳梨?」是呀!我從小吃的鳳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時代在進步,飲食也跟著改變。很久以前曾聽過有一句質疑:「鳳梨酥裡面怎麼沒有鳳梨?」是呀!我從小吃的鳳梨酥裡面都沒有鳳梨,都是用冬瓜餡做成的,這樣的鳳梨酥我還蠻喜歡的。老滋味的鳳梨酥外表看起來不是很漂亮,會有些小細洞,看起來乾爽不帶油脂,吃起來也的確乾爽,一口咬下還真有點酥脆感,冬瓜餡吃起來比較溫潤、柔和,沒有明顯的酸味,對不喜歡太酸的我還真是恰到好處,

時代變了,後來大家開始在鳳梨酥裡放入鳳梨餡,我吃了一小段時間還是不習慣,現代的鳳梨外表看起來比較油潤,口味相比之下比較明顯有油酥香味,若是熱愛西式西點的人,可能會很喜歡這滋味,但怕胖的我可能就有點卻步。而鳳梨餡的果香味濃郁,但那股微酸顯得有些突出,對我來說還有些不協調,尤其有些店家的酸味強烈,怕酸的我只好舉旗投降,看來我早已習慣純樸的鳳梨酥。

現在有空,我會到台南市民權路上的新裕珍餅舖買大顆的鳳梨酥解饞,反而對新款鳳梨酥興趣缺缺,現在做舊式鳳梨酥的人少了,偶而嚐一口、配上一盞茶,那古樸單純的滋味真是迷人,就這樣簡單的組合一入口,瞬間就能來一趟時空旅行。

早年許多菜或糕點的取名有時以意象為主,就像鳳梨酥中沒有鳳梨,桔茶中也不見得都放有金桔,因為桔子一放入後顏色會變得深褐色,若用純鳳梨做出反而黃澄澄的比較像金桔。我想,可能以前的人比較詩情畫意一點,現代人則實事求是,但少了一份浪漫感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小喜愛恣意悠遊於歷史巷弄,對於古老的人、事、物充滿特別的情感。喜歡時髦,卻又鍾情於老文化,喜歡以不同的方式,探究、傳遞文化,特別偏愛以『吃』來談論文化,因為這是最不沈重的文化認識方法。 成立一個自己的烹飪空間,讓更多人能更容易學習台菜烹調,台菜的背後有許多文化意涵,希望透過互動,活絡台菜的價值。
想認識台菜的絕美風華嗎?美食作家黃婉玲老師將親自教您烹調台灣大菜,帶您窺探台菜之美,歡迎您加入課程,報名電話06-2020968或至官網查閱細節https://taiwan-cuisine.com/聯絡/
View all posts